为什么人工智能应获国家支持?
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加速。据媒体报道,“玉兔号”月球车、“蛟龙号”载人潜水器、“海马号”无人遥控潜水器等一批自主研发、领先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核心技术产品,将于5月18日-22日集中亮相于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。
据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、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于海波介绍,第十九届科博会以“推动科技创新 引领产业转型”为主题。
集中展示前沿优秀科技成果,分享科技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,营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新生态,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,助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。
据悉,来自美、英、德、法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境外政府、科技、工商代表团,以及1500多家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都将携带最新研发的科技产品云集科博会。
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外,国内市场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,“人工智能”首次出现在“十三五”规划草案中,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此前也表示发改委正牵手相关部门制定《互联网+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。
表明人工智能正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。相关产业有望持续获得国家大力支持,未来更多细化政策有望出台,加速人工智能需求落地。
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具有两大特点:一是在视觉、语音识别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,其中语音识别主要是几家巨头公司更胜一筹,视觉识别则是创业团队成果显著。在深度学习、核心算法、无人驾驶等研究领域;二是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,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呈现出“企业为主,科研机构为辅,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”的特征。
我国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商业化已在如火如荼地展开,包括金融领域、医疗领域、安防领域、企业领域、家庭和教育领域。